“歌德課堂”上海夏令營散記
8月17日到8月27日,我在上海參加了由歌德學院舉行的德語夏令營。在這11天的時間里,我不但學習了安排有序的德語課程,同時也參與了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,過得非常充實。這次活動“學游交織”,每天都會圍繞一個特定話題開展相關活動,緊湊而充滿趣味,讓我在學習德語的同時能夠及時地運用德語交流,在德語課堂之外能夠有幸在上海參觀德國歷史文化的印跡,并讓我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之余開拓了自己的視野,鍛煉了自己的能力。
每天2小時的德語課程讓我感到非常寶貴。在課堂上,我先后接觸了兩位魅力十足的德語老師。她們清晰的發音與緩慢的語速讓作為初學者的我受益匪淺(上課基本能夠聽懂是一切學習順利進行的保證,因此我當時感到非常幸運),我的德語語感有所進步,發音更加標準,同時這些也提升了我對德語的自信心,讓我在說德語的時候更加自信。老師們還善于鼓勵靦腆的學生們參與課堂,引導來自各地的學生們分組分工合作,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相互交流,相互學習。在這樣氛圍融洽的課堂上,我和我的同學們有效地通過對話練習加強了口語,以游戲的方式記憶了不少單詞,還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不斷糾正發音的錯誤(老師真的是非常耐心,在我向她詢問如何正確地發出小舌音后,她一直不停地為我演示),并憑著經驗與對老師言語的一知半解推出語法規律......9天生動但有序的課堂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,成為我記憶中寫滿快樂的一頁。
整個夏令營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活動。參觀,采訪,表演等一系列活動讓人每天都生活在驚喜與期待之中,而上海的陰雨天又給幾次觀光活動增添了意趣——我現在還記得在雨霧籠罩的小巷深處,一家德式咖啡館的窗檐下透著昏黃的燈光,屋墻上古樸的花紋在光影交錯的深淺漸變中顯得雅致而溫馨;窗外的雨聲為窗內的奧地利民謠打著節拍,氤氳的空氣中仿佛飄著淡淡的鄉愁......我還記得在一個陰沉的下午,外灘中的德式建筑像是沉默的巨人,灰暗的天色如墨筆一般,在它原本厚重而棱角分明的石墻與雕塑上涂抹著更深的色彩,將原本氣勢雄偉的哥特式建筑群勾勒得更具“歷史的重量”,讓人感到強烈的“物理上的壓迫感”與難以言喻的歷史的張力。同樣的,還是在一個雨天,上海虹口的猶太紀念館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感動于震撼,在猶太禮堂中聽著密密地打在地磚上的雨聲,仿佛是聽見了一個民族在半個世紀前的嗚咽......當然,這次活動中也有過寥寥可數的晴天,在柔和的陽光下,我進行過幾次結結巴巴的采訪。這些采訪的過程雖然伴著不甚流利的表達與必不可少的肢體語言,但這些經歷卻是我的收獲。
在夏令營結束的晚上,我揣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上臺做了一次報告。這次報告不是很成功,但由于這是我第一次念完一篇德語文章,我沒有因此過于沮喪。
現在,德語夏令營結束了,但德語學習仍在繼續——德語學習的過程是漫長的,但我將仍然堅持。
上一篇: | 親歷"歌德課堂”上海夏令營 |
下一篇: | “歌德課堂”上海夏令營散記 |